“终于拿到了这笔赔偿款!是你们把判决书上的承诺变成了现实。”年过六旬的陆某,双手颤抖着将一面书有“高效执行 彰显正义”的锦旗送到嘉峪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法官手中。这个承载着两个家庭恩怨纠葛的执行案件,在法官的智慧调解下,终以司法温情化解了坚冰。
这起生命权纠纷中,陆某的丈夫贾某在为被执行人高某的厂区进行电焊作业时遭遇电击,造成四级伤残。此后贾某卧床,最终离世。法院判决的48万元赔偿金,起初仅执行到位 11 万元,执行法官在穷尽执行手段后,发现高某名下再无可供执行财产,案件执行陷入僵局。而陆某和患病的儿子的生活艰难,其退休金难以支撑儿子医药费,生活的重担让这位母亲几乎看不到希望。
转机出现在2025年开年。陆某申请恢复执行后,执行法官调查发现,高某生活也陷入困境。网络查控显示,高某仅有5000元存款和宅基地,实地走访得知,高某借住在兄长家,女儿辍学,儿子未成家,其工资还需支付自身医药费。
面对执行困局,法官创新采用“云调解 + 分期履行”模式。视频连线中,高某眼眶泛红:“陆大姐,这些年我常梦见贾大哥......不是不想赔,实在力不从心。”颤抖的声音表达了自己多年来无力赔偿的愧疚。经过调解,双方达成“玖仟余元首付+千元月偿”的和解方案。和解协议达成时,两个屏幕前的家庭同时落泪,这一方案让案件迎来解决曙光,也让双方关系出现缓和。
“我们执行的不仅是案件,更是人心。”执行法官在案件总结会上动情地说,“当法律刚性遇上生活困境,需要的是司法智慧的温度。高某在艰难处境中坚守诚信,陆某在困苦里展现宽容,这种人性的闪光点正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支撑。”
此案的和解,体现了嘉峪关中院“两品一优”工作机制的成效,该机制通过构建“执行风险评估+多元调解+跟踪回访”的全链条机制,促成执行和解案件数量增加,执行到位金额增加。正如锦旗上跃动的金字,司法为民的初心正在戈壁钢城绽放出温暖光芒。